A Voice Onstage, A Message Offstage.
HN4A2843.JPG

黃家正

鋼琴

14022159_1135903666483350_5563372283483930666_n.jpg

家正音樂上的才華讓他兒時經在國際的舞台上贏盡掌聲,在歐洲、英國、東南亞、中國及美國演出。師從羅乃新老師七年,當中亦師亦友的關係對家正在日後音樂上的發展有莫大的影響。他亦曾跟隨楊寶智、馬忠為及何紅英學習小提琴。

家正活躍於各類型的音樂比賽,並憑其穩如磐石的琴技在不同的項目中屢獲殊榮。曾在13-15歲時休學鋼琴兩年,並在期間到訪柯蒂斯音樂學院應考小提琴。家正最後決意歸於鋼琴,並師從郭嘉特習琴。其後,家正於各大型的音樂節中亮相,包括韋比爾音樂學院音樂節及德州鋼琴音樂節,並接受梅納海姆 · 普萊斯勒、尤希維德 · 卡普琳斯基、克勞德 · 法蘭克、約翰 · 奧康納、嘉博 · 塔卡斯-納吉及埃米爾 · 拿奧莫夫的指導。

「或許是我遇到過最有才華的音樂家。」— 克勞德.法蘭克

受到成為音樂家的感召,以及來自克勞德 · 法蘭克的鼓勵,家正決定負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雅各斯音學院學習,師從埃米爾 · 拿奧莫夫。短短兩個月內,他就贏得了一項鋼琴協奏曲比賽,並與尤里爾 · 塞加爾大師合作,演出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K.467。從此,人們認識到家正的合奏才華,並爭相邀請其合作演奏室樂和合唱伴奏。

首學年完結後,家正決定休學一年,並參與社會活動。他與「信望愛慈善基金」合作無間,在社區主持了數個關於人道與環境的工作坊。這些非音樂的計劃與嘗試,讓家正明白到藝術家不應只屬於舞台。即便是藝術家,也有社會責任利用自己的聲音來影響社會。2009年他參與的創意跨界「吳懷世&黃家正—音樂就係咁」古典音樂會,因著其原創性與突破而獲得好評。

「一位特別的鋼琴家。」— 瑪塔 · 阿嘉莉殊

家正年輕的熱情、追求與理想,於2009被紀錄片《音樂人生》拍攝下來。這齣紀錄片廣受好評,且獲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剪輯、最佳紀錄片及最佳音效獎。當《音樂人生》在東南亞廣泛流傳時,家正體會到名氣與榮譽應只是追求藝術的過程,而不是目標。技藝才是藝術家的靈魂。忽然被大眾包圍,家正卻沒有被迷惑。往後三年,他專注跟從拿奧莫夫教授深造琴藝,使他的音樂理解與個性都越趨成熟。